“在多因素影响下,实际发生的代偿增加额可能达到20亿元以上。”前述担保公司董事长称。
按照这个数据,过去一年,由担保公司代偿的资金可能超过50亿。
担保转型求解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信贷的放量增长,担保业获得了喘息之机。
据业内人士透露,深圳高新投担保公司1-7月份的担保发生额10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0%。这相对于以往50%的高增幅来说,放缓明显。
取代中科智,在深圳市场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民营担保公司华融担保,2008年担保额3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增长约为30%。
分析人士称,金融危机影响减缓,经济好转,带来中小企业贷款在今年尤其是上半年得到了恢复性增长,担保机构随之受惠。不过,增幅仍未回到2007年水平。
在“前车之鉴”下,经受住考验的担保公司获得了“抗体”,也开始进行业务转型或探索开拓新的业务品种。
前述担保公司董事长告诉记者,其所负责的公司以往是以个贷担保为主,企贷担保为辅,现在转向以企贷中的保理业务、供应链融资担保为主,“这样转型后,风险更小”。
而在中科智尹志渊看来,担保行业的业务还很多很广,新产品的开发空间巨大,比如,担保公司可以探索作为租赁行业、信托行业的桥梁和平台,多种业务并举,可以扩大规模分散风险。
可为担保业的恢复助一臂之力的还有行业合作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因素。多位担保机构高管都表示,银行、政府对担保业的支持力度应加大。目前,银行对担保机构的认可度太低,政府应引导银行正确认识担保机构,不能把担保机构看作是“借款人”,对有实力、有诚信的担保机构,银行应给予支持和风险分担。
据记者调查,目前全国担保业平均年保费约2%,在保费微薄的情况下,担保机构还承担了100%的风险责任,民营担保机构尤其如此。
深圳担保业内人士透露,在深圳,银行仅认可两家有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深圳高新投和深圳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双方有“一九开”或“二八开”的风险分担,其他民营担保公司基本要全部承担风险。
在前述会议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司也直言,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担保机构设置门槛过高,大部分银行要求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达1亿元以上,且担保贷款率均上浮10%—30%,担保机构生存和盈利发展空间受限。
|